小朋友經常忘東忘西,怎樣增強記憶力?

很多家長都會苦惱:「點解我個小朋友成日唔記得帶水壺/功課/外套?」其實「忘東忘西」背後的原因,往往不止是「懶散」,而是與記憶力、注意力、執行功能等發展能力相關。我哋可以先從 行為分析(ABA) 的角度去了解。

🔍 一、了解背景(Assessment 前的資料蒐集)

在設計任何訓練方案前,BCBA 會先了解以下背景資料:

  1. 小朋友年齡:不同年齡的記憶力與責任感標準不同。

  2. 是否有 SEN(如 ASD、ADHD、發展遲緩):因應注意力、工作記憶、語言理解等差異。

  3. 發生頻率與情境:每日都發生?只在學校?還是特定活動時?

🧩 二、行為情境分析(Functional Analysis)

透過 ABC 理論拆解:

元素解釋例子
A (Antecedent) 前因忘記帶水壺前的情境家長急著出門、提醒太多次反而分心
B (Behavior) 行為忘記帶物件/忘記任務 
C (Consequence) 後果家長責罵、或代勞(反而增強了依賴) 

ABA 分析重點:小朋友「忘記」其實是一種結果,我們要了解背後的誘因,是因為沒聽清楚?沒理解?還是記不住?

🧠 三、分辨不同的「記憶問題」類型

1️⃣ 短暫記憶不足(Short-term / Working Memory)

📍例子:家長講完三樣嘢:「收玩具、著鞋、拎書包」,小朋友做到前兩樣就忘記第三樣。
📊 可能反映工作記憶弱,或注意力容易被干擾。

👉 訓練方向

  • 分步給指令(一次講一樣)

  • 使用視覺提示(如 checklist、圖片卡)

  • 強化完成每一步的行為(token system)


2️⃣ 長期記憶困難(Long-term / Retrieval Memory)

📍例子:每天都忘記帶功課或水壺,即使已經講過很多次。
📊 反映記憶提取、習慣化流程有困難。

👉 訓練方向

  • 建立固定 Routine(如出門前檢查清單)

  • 使用視覺化提示(例如門口放一塊「今日要帶」板)

  • 系統化練習(逐步淡化提示)


3️⃣ 視覺 vs 聽覺型記憶差異

📍例子:口頭提醒唔work,但睇圖表卻能記得。
🔍 表示學習型態偏向視覺,需要調整教學策略。

👉 訓練方向

  • 提供視覺支持(圖像、顏色編碼)

  • 練習聽覺記憶(玩「Simon Says」或記口令遊戲)


4️⃣ 外界干擾(Distraction)

📍例子:一邊收書包一邊睇卡通,結果忘記功課。
🔍 ADHD 或注意力弱常見。

👉 訓練方向

  • 創造「專注環境」(避免多重刺激)

  • 使用時間計(Visual Timer)限時完成任務

  • 強化專注行為(例如完成後給獎勵)


5️⃣ 聽指令與認知理解能力

📍例子:家長話「攞返你啱啱用過嗰枝筆」,但小朋友唔明「啱啱」指邊枝。
🔍 可能不是記憶問題,而是語言理解不足。

👉 訓練方向

    • 教導理解關鍵詞(如「先」、「後」、「之前」)

    • 使用簡短句式指令

  • 多練「跟指令」遊戲(1-step → 2-step → 3-step)

⚙️ 四、綜合訓練 Program 建議

能力目標例子Program 建議
工作記憶提升短時間內完成多步任務「多步指令訓練」+視覺提示
Routine 建立出門、收拾習慣「行為鏈分析」(Task Analysis)+視覺schedule
專注力維持減少分心影響「自我監控訓練」(Self-Monitoring)
自主責任感主動檢查是否帶齊物品「Token Economy」或「Natural Reinforcement」

🌈 五、家長可即時嘗試的小技巧

  1. 固定檢查表:「出門三寶:水壺、功課、口罩」

  2. 視覺化提示:用圖卡或貼紙幫助記憶

  3. 分步講解:每次講一件事

  4. 減少分心源:完成後才可以玩

  5. 強化正面行為:記得帶齊時給予稱讚或獎勵


🧩 小結:找出「忘記」的根本原因

「忘記」只是一個表面行為,ABA 強調的是分析背後的功能(Function of Behavior)。
當我們釐清小朋友是在記憶弱注意力不足、還是理解力不足後,才能對症下藥,設計出個人化的訓練計劃。

需要專業評估與個人化訓練嗎?

BCBA 帶領的 ABA 團隊,按孩子能力與情境,設計針對性 Program(記憶、注意力、Routine、語言理解)。

返回頂端